6月8日,浙江双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元科技”)在上交所科创板正式挂牌。双元科技发行价为125.88元/股,发行市盈率为79.83倍;收盘价102.39元/股,首日跌幅18.66%。
据悉,双源科技是一家为生产过程提供质量检测和控制解决方案的公司。专注于为企业提供在线自动化测控系统和机器视觉智能检测系统。
本次IPO,双元科技共发行1478.57万股,拟募集资金6.52亿元,实际募集资金18.61亿元,超额12亿元。招股书显示,双源科技拟将募集资金用于智能测控设备生产基地项目、研发中心项目、营销网络及技术支持中心建设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
数据来源:双元科技《招股书》
2020年至2022年,双元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1.65亿元、2.62亿元、3.7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4200万元、5700万元、9600万元;扣除不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后,分别为3700万元、6200万元、9300万元。双元科技连续三年实现营收和归属母公司净利润正增长。
数据来源:双元科技《招股书》
此外,招股书显示,2023年1月至3月,双源科技经审核营业收入为1.0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0.34%,主要由于新能源电池领域需求快速增长所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151.5万元,由负转正。
双源科技主要产品为在线自动化测控系统和机器视觉智能检测系统。其中,双源科技的机器视觉智能检测系统分为WIS视觉检测系统、VIS视觉检测系统和X射线内部缺陷检测系统三大类,可提供极片、隔膜、铜箔、铝箔和其他床单。而尺寸检测,应用场景包括锂电池极片原材料的生产以及极片生产过程中的涂布、压延、分切等。
2022年,双源科技机器视觉智能检测系统营收为1.38亿元,占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的37.02%。
数据来源:双元科技《招股书》
目前,端元科技机器视觉智能检测系统的应用涵盖了锂电池生产过程的多个环节,包括原材料生产、极片生产、电芯组装、电芯检测、电池组装等。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双源科技手头从电芯组装到电池组装的机器视觉检测系统订单为1.01亿元。
此外,双源科技还积极将机器视觉检测技术拓展到锂电池中后端生产检测环节,包括:表面缺陷检测、对位检测、电芯内部缺陷检测、极片卷绕/极片焊接等。层压工艺。链接焊接尺寸和质量监控、涂覆链接胶带位置检测、外壳插入链接片角度检测、顶盖焊接视觉定位、电芯外观检测、模组/电池组焊接定位和质量检测、电池组外观检测等。
具体看产品端,WIS视觉检测系统是基于FPGA图像处理的视觉检测系统。它由光源、镜头、带有CameraLink接口的工业线阵相机(以下简称“CameraLink相机”)、图像处理板、开关和上位机组成。 (工作站)和其他组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双元科技《招股书》
VIS视觉检测系统由光源、镜头、摄像头、上位机(工控机)等组成,是基于上位机进行图像信息处理的视觉检测系统。 VIS视觉检测系统可与带网络接口的工业线阵相机(以下简称“网络接口相机”)、3D相机、CameraLink相机等配合使用。VIS视觉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数据来源:双元科技《招股书》
2021年,双源科技X射线内部缺陷检测系统研发成功并投入市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双源科技已与比亚迪、蜂巢能源等客户签订9000万元订单。
招股书显示,机器视觉行业主要存在三大技术趋势:
1、嵌入式系统技术的发展促进相机智能化。嵌入式系统技术在机器视觉中的应用不断扩大,形成了以智能相机为代表的智能机器视觉设备。与基于PC的视觉技术相比,嵌入式系统技术将用于实现图像处理的AI模块和深度学习算法集成到工业相机中,实现边缘智能,同时能够进行图像采集和数据处理。
2、逐步将上位机的图像处理能力移至图像采集卡或图像处理板。随着FPGA技术、并行处理技术等各种底层技术的发展,未来图像采集卡的预处理能力和图像处理板卡的处理能力将日益加强。实时处理大量数据的复杂运算将成为可能,上位机将成为简单的信息交互界面。
3、深度学习技术逐渐融入机器视觉系统。未来,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度学习技术有望与工业检测领域的机器视觉系统全面融合,进一步提高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检测水平。
高工产研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突破170亿元,同比增长超23%。其中,2D视觉市场规模超过150亿元,3D视觉市场规模近19亿元。
数据来源: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院(GGII) 高工研究院认为,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政策逐步转向,未来机器视觉行业发展环境有望改善,供应链和交付问题将逐步解决舒适。三年疫情影响下,消费市场急需提振。短期来看,机器视觉行业的需求增量将主要来自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半导体等行业。高工产研预计,到2027年,我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达到565.65亿元,其中2D视觉市场规模将达到407.15亿元,3D视觉市场规模将达到158.5亿元。目前,我国机器视觉在工业场景的整体渗透率仍低于10%。与庞大的工业场景体量相比,机器视觉行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