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来,鸿蒙操作系统已经从一个期待变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9月13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表示,鸿蒙操作系统升级用户数已突破1亿。这意味着鸿蒙正式成为全球速度最快、用户超亿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
鸿蒙OS之所以能迅速获得认可,根本原因在于它带来了软总线、原子化服务等新的技术突破。这些能力可以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多终端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但同时也不难发现,终端多、系统语言不一致、数据传输效率低等问题不仅发生在生活中,在工业界也更广泛地存在。
早在鸿蒙操作系统正式发布之前,业界就已经设想将鸿蒙特性应用到工业互联网和工业物联网领域。这种洞察是水到渠成的,因为鸿蒙的技术能力和工业数字化的实际需求就像磁铁的两个磁极,具有极强的互补性和吸引力。
在能源、交通、制造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存在着众多功能各异的数字化、智能化相关产品、设备和解决方案。但如果我们整体来看,不难发现这些技术能力之间存在数据格式不一致、网络协议和系统兼容性差、产品和解决方案之间协同困难等问题。
例如,就像有很多人同时在同一个房间里说话。看似热闹,却很容易什么都听不清楚。在工业智能化的道路上,往往不缺演讲者,而是翻译和指挥。
鸿蒙的技术特性恰好是对“翻译”和“命令”的有效回答:通过原子解耦各种数字能力,鸿蒙OS可以像乐高积木一样将原本相互分离的产品组合在一起。解决办法是拆卸并重新组装。
这样的特性,让鸿蒙和工业数字化就像天然搭配的钥匙和锁,只等打开智能门。
在这条工业智能化之路上,鸿蒙OS选择的第一站是——煤矿。
9月14日,中国国家能源集团与华为联合举办“康宏操作系统”发布会。业界见证了“康宏操作系统”的正式发布。面对煤矿数字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鸿蒙操作系统实现了供需的有效匹配,将鸿蒙的技术特点和产业能力输送到了煤矿最需要的地方。
矿井下、煤场里,此刻正在酝酿着一种新的声音,那是智能世界矿工的呐喊。
煤矿的“数字沉默”
今年春天,我们团队参观了山西的一个煤矿,其智能化水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矿山中,露天储煤、洗煤已不复存在,井下作业无人化程度越来越高。矿井各岗位员工显然有一个共识:煤矿智能化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必须继续推进。
煤炭行业的重要地位和特殊的行业特征,使其对智能化的需求或许比大多数行业更为迫切。 2020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智慧煤矿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智慧煤矿的发展目标和具体任务。今年,国家能源局、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联合发布《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2021年版)》,对煤矿运营等重要技术能力提出了明确判断和重点发展需求系统。
从国家政策到行业一线,煤矿智能化可以说正在快速推进。但也正是因为需求巨大而缺乏统一标准、统一系统,煤矿在智能化道路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缺乏协调。
煤矿智能化场景非常复杂,设备多、系统多、网络繁琐。一般来说,矿山智能化场景需要建设数百个子系统,包括数据平台、采矿系统、交通系统等,形成复杂的巨系统。
这样的系统由具有不同功能的多种设备组成。这些设备的背后是不同厂家、不同标准的网络标准、应用平台和数据处理机制。导致它们之间的兼容性差,难以实现系统间的智能协同操作。
更重要的是,矿井智能化的兼容性问题给煤矿场景中最高需求的——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系统架构不兼容造成的管理不规范、运维不当带来的安全隐患、复杂网络连接带来的触电和火灾隐患,都给原本以安全为目的的数字系统带来了不必要的风险。
总体而言,行业标准缺失、接口缺乏统一规范、系统建设缺乏集成能力构成了煤矿智能化建设的三大难点。这些数字鸿沟和数据孤岛的存在,导致矿井中的设备和解决方案都坚持自己的想法,变成了一种“数字沉默”。
煤炭行业短期内很难实现行业标准和产品接口的统一。但如果能够从操作系统这边打通各种设备、系统、网络之间的界限,那么或许就会有新的可能性。
鸿蒙花开在矿山
煤矿智能装备和产品互联协作困难。根本原因是性能、应用目标、数据传输能力千差万别,设计之初没有考虑连接协作的可能性。这些数字鸿沟最终会变成矿山本身的长期成本和运营负担。
如果能够从操作系统层面将不同的设备能力、软件接口、平台架构进行模块化和拆分,重组一个多设备、跨平台的“超级挖矿终端”,这些问题或许就能得到解决。鸿蒙OS正是具备这样的能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狂虹操作系统正是为此而诞生。
通过独特的“软总线”技术,匡宏可以在煤炭开采领域构建统一的设备接入层操作系统。采用一致的信息语言和交互方式,将矿井内数百个子系统、数千个数字设备组合成一个“超级煤矿终端”,解决不同厂家、不同标准设备和应用之间的互联协作。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华为选择与神东合作,共同实现闽宏的技术特点与矿山真实场景的结合。神东煤炭集团是国家能源集团骨干煤炭生产企业、国家首个2亿吨煤炭生产基地。拥有先进的工艺流程和完整的产业生态。其所属国家能源集团被誉为国家“能源供应的压舱石、能源革命的排头兵”,是中国能源工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本文脑极体图片来源
2021年初,华为正式成立煤矿军团,帮助解决矿业智能化建设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全面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一直涉足煤矿的华为今年5月与神东合作成立联合创新中心,致力于打造“煤矿实践经验”与“信息通信技术”融合、相互促进的平台。
紧接着,国家能源集团携手华为,完成了匡宏系统在挖矿场景的实施。煤矿场景操作系统名为“康宏”,将通过匡宏的“软总线”技术能力,实现设备、接口、协议的统一交互,解决大量煤矿井下数字鸿沟带来的操作不便和安全问题。采矿场景。隐患。
在连接层面,匡宏可以在操作系统层面实现各种井下设备的互联互通,如传感器、矿灯、控制器等。并且可以配合操作者的手机和可穿戴设备,实现高精度的人员定位和健康监测。实现互联互通能力全面增强、安全保障升级。
数据层面,匡宏操作系统支持煤矿行业统一协议,统一构建。可以完成对不同厂家设备的统一管理,达到工业级的数据传输效率和数据安全级别。这可以实现对数据的有效控制、配置和收集,将矿山中的数据变成宝藏。
在协作层面,闽宏操作系统可以成为各类智能化、数字化业务的统一操作系统基础。通过近场设备感知与互联、分布式数据库、统一数据协议等关键技术,实现与矿井下设备的全面交互方式。升级实现将采矿设备集合成“超级终端”,从而带来生产力的飞跃。
截至目前,狂虹操作系统已成功应用于神东4个矿场、6个场景的20种设备、398个应用单元。在智能矿山、机器人巡检等领域取得了优异的表现。
就像几乎没人知道矿山需要多少数字化能力、多少种智能装备一样,我们也不知道矿业的能力上限是多少,能为煤矿智能化创造多少种可能。
采矿技术在矿山的实施,是一朵绽放着无限可能的智能之花。
工业世界、数字中国、鸿蒙的可能性
进军工业界的鸿蒙,选择了矿业作为第一站。在“康宏”的产业逻辑和技术优势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它的包容性和适用空间可能远远超出挖矿。在大规模的工业控制升级和工业互联网建设过程中,鸿蒙拥有更多拥抱工业世界的可能性。
如今,各行业正迎来“数字中国”的加速建设和跨越式发展。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专门章节提出建设“数字中国”,指出迎接数字时代,要加快建设数字化国家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带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的变革。
我们知道,用数字化驱动生产方式变革的核心本质是利用数字技术集约化、集中化、自动化的特点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在各个行业场景中,设备、网络、平台之间缺乏协调和沟通,显然是生产效率的最大障碍,也是实现数字中国必须突破的障碍。
从这个角度来看,鸿蒙的分布式技术和软总线能力可以有效应对各行业普遍存在的标准不一致、格式不兼容的“通用语言”问题。将“通用语言”变成有效沟通、顺畅连接的“通用语言”,进而迈向更高层次的工业智能化和行业数字孪生。
狂虹操作系统的诞生或许值得我们更多地思考工业界操作系统统一的需求和实践。第一点是,今天的中国是否需要一个具有高度自主技术能力、核心技术创新特征、能够有效提升生产力的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这个问题显然是肯定的。
那么接下来,既然系统需要统一集成,那么哪个系统最有可能承担起这个责任,实现各行业共同的价值升级呢?综合来看,鸿蒙与各行业融合,具有三大不可替代的核心优势:
一是核心技术突破。
软总线和分布式技术旨在打破设备边界,实现物联网的互联互通。这在以往的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中是从未见过的。而这个功能确实能够满足大量行业场景的真实需求。成为真正具有技术价值、核心能力突破的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
二是社会认知水平高。
行业数字操作系统最大的难点是统一和协调。最糟糕的是,各自做自己的事情,很难兼容。鸿蒙在消费者端已经拥有超过1亿台设备,拥有极高的社会认可度。这样的势能非常适合影响和适应行业数字化,形成各行业的普遍共识,降低认知成本。
第三是连接未来技术的可能性。
放眼更远的未来,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需要与未来紧密结合,不断迎接和适应AI技术的成长、工业VR的落地以及5G乃至6G时代的网络发展。这就要求操作系统本身具有成长和发展的动力。华为在ICT领域的长期投入和持续领先,是产业+鸿蒙成长的源泉,也是避免陷入技术孤立陷阱的保证。
狂虹是一个里程碑的实现,也是更多新可能性的开启。在煤炭开采行业,将有新的解决方案来确保安全并提高生产率;在工业领域,将出现新的工业控制和设备互联解决方案;在数字中国的全景图中,将书写更多操作系统智能化的飞跃。
鸿蒙之花,盛开在矿山,盛开在千行万业,盛开在我们共同的数字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