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用地 >机器人国内龙头企业(机器人全产业链巨头)

机器人国内龙头企业(机器人全产业链巨头)

看好工业机器人赛道,受益智能制造+国产化双驱动

1.1. “机器人+”势头强劲,看好相关产业链机遇

机器人国内龙头企业(机器人全产业链巨头)

“机器人+”时代即将到来,我们看好相关产业链的机会。机器人在现代社会应用广泛,涵盖汽车、3C等制造业,餐饮、医疗等服务业,以及电力、核工业等特殊领域。随着AI人机交互、具身智能等技术的进步,以及ChatGPT、人形机器人等产品的商业化,“各类机器人的应用密度和广度有望实现飞跃,改变现有的生产关系,而“机器人+”已成为继“互联网+”、“新能源+”之后的下一个产业趋势。

1.2.看好工业机器人赛道,智能制造+国产化双驱动

工业机器人是产业链确定性赛道之一,受益于智能制造和国产化的双重驱动。工业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是一个国家制造能力的体现。 IFR和中国电子学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994亿元,其中工业机器人将占525亿元,占比53%,远高于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分别是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制造和系统集成。其中,本体厂商位于工业机器人的核心环节。本体厂商除了减速机、伺服系统和控制外购外,往往在上、中、下游都有全产业链布局。该器件是主体厂商的核心技术,一般为自制。减速机一般都是外包的。 RV减速器的代表厂家有Nabtesco、Dual Ring Transmission、中大利德,谐波减速器的Harmonica、Green Harmonic、大族、来福等。

中国是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市场。 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609亿元,占全球市场的45%。工业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金属制品、塑料、化工等行业。疫情加速了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机器人成为企业复工复产的重要工具。 IFR和中国电子学会的数据显示,工业机器人市场在经历2019-2020年连续两年低迷后,2021年强劲反弹,全球市场规模达1225亿元,同比增长26% 。作为全球制造中心,中国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持续扩大。 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609亿元,占全球市场的45%。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设备已成为自动化设备的主流和未来的发展方向。预计2021-2024年全球/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将以9.5%/15.3%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约为28万台,2011年至2022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6%,十年销量增长十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占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的份额从2011年的14%增长到2021年的49%。2019年以来,在俄乌战争等不利因素影响下,能源缺货、疫情等因素影响,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速放缓,与此同时,我国占比持续提升。根据IFR和MIR数据,202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为57万台,同比增长10%,2011-2022年CAGR为12%; 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约为28万台,同比复合增长率为26%。 10%。展望未来,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预计将保持10%左右的复合增长率。我国工业机器人渗透率仍有翻倍空间,增速预计高于全球。

2023Q1工业机器人销量为6.6万台,同比下降3%,环比下降13%。从下游来看,光伏、汽车电子市场表现良好。光伏市场主要受益于技术迭代产生的设备更新需求。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医疗等行业景气度短期内有所回落,而电子、金属制品行业则有所复苏。不及预期,拖累行业销售。展望全年,我们依然看好工业机器人的增长。我们预计全年将呈现先低后高的走势,下半年有望出现反弹。

1.3.受益劳动力替代和政策红利,工业机器人渗透率翻倍目标

我们认为工业机器人渗透率仍有翻倍空间,主要基于机器换人和“机器人+”的政策导向:

(1)从经济角度看: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成本增加,机器取代人类不可避免。 2013年以来,我国20岁至59岁人口比例达到拐点,长期人口红利期已经结束。 2012年以后,员工工资增速开始超过企业收入增速,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随着人口红利减弱,劳动力成本上升与设备成本下降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考虑到工人操作的安全,机器替代在某些特定领域更具成本效益。目前,我国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密度仍低于欧洲、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据IFR统计,2021年我国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密度为322台/万人,而同期韩国/日本/德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分别为1000台。 /399/397 单位/10,000 人。

(2)“机器人+”政策:2025年制造机器人密度翻倍的目标。随着《中国制造2025》在全国全面实施,智能制造被列为推动新一代融合发展的主攻方向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也是产业创新的重要阵地。为了规范和支持我国机器人产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各项政策。近年来,国家对机器人产业日益重视。 2022年,随着《机器人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五项保障措施的实施,机器人产业发展将进入新阶段。

布上市以来第一次股权激励方案,拟向激励对象授予不超过 4500 万股限制性股票,占公司股本总额 2.9%,激励对象总计不超过 845 人,占公司员工总数 的 21%,我们认为此次股权激励将有效激发员工积极性及企业市场活力。 背靠中科院,新松机器人研发能力与技术实力业内顶尖。与业内同行相比,公司研 发投入和研发成果均优于国内同行。研发投入方面,2020-2022 年公司平均研发费用率 为 12%,高于埃斯顿(7.5%)、埃夫特(8.1%)、新时达(6.0%),2022 年公司研发人员 数量占比高达 65%。相应地,公司取得了丰硕的研发成果,截至 2022 年底公司取得发 明专利 428 项,技术实力业内顶尖。 营收持续稳定增长,利润端有望释放。2014-2022 年公司营业收入维持 10%左右的 稳健增长态势,但扣非归母净利润已连续三年亏损。公司作为中科院下属企业,产品技 术与公司背景均为业内顶尖,但近年来机器人下游市场支撑行业已从传统的汽车、3C 迅 速转变为锂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公司在新兴行业扩张速度不如同行业其他公司,因 此 2019-2021 年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2022-2023Q1 公司加速锂电、 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开拓速度,积累了特斯拉、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优质客户,毛利率 出现一定回升,但整体仍有较大提升潜力。近年来公司加速核心零部件自制进程,基本 实现了 35kg 以下新款机器人减速器、小型机器人外购电机国产化替代,盈利能力具备 较大提升空间。 4.2.5. 埃夫特:本体业务成长性开始显现,PS 低于同行 上中下游全产业链覆盖,国内工业机器人第一梯队。埃夫特前身为芜湖奇瑞装备有 限公司,2007 年由奇瑞汽车出资建立,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研发机器人。2008 年公 司自主研发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随后收购意大利喷涂机器人公司 CMA、高端机器人 集成商 EVOLUT、汽车装备集成商 W.F.C,并战略参股控制器公司 ROBOX 和减速器公 司奥一精机,通过自主研发+外购形成上游零部件到下游集成的完整产业链。目前公司 已成为国内机器人行业第一梯队品牌,与新松、埃斯顿、广州数控合称国产机器人“四 小龙”,为客户提供工业机器人以及跨行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实控人芜湖市国资委持股 25.1%,员工持股平台利于核心团队稳定。截至 2023 年 一季度末,埃夫特实控人芜湖市国资委通过远大创投和远宏投资共持股 25.1%。芜湖睿 博投资为公司员工持股平台,截至 2023 年一季度末,员工持股平台覆盖核心高管及技 术人员 94 人,占人员数量 6.9%,共持股 8.8%。员工持股平台有助于保证公司核心研发 团队稳定,有助于保障核心技术安全和产品竞争力。 埃夫特主要业务包含机器人本体、系统集成两大类,其中本体为未来核心方向。2022 年公司系统集成、机器人本体营收占比分别为 63%、36%,系统集成业务有助于公司全 面掌握客户产线特性,在整机设计方面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公司机器人本 体进入特定行业及应用领域。机器人本体业务则有助于公司系统集成形成独特优势,保 持竞争力。2022 年公司共销售机器人 5956 台,同比增长 24%,市占率 2.1%,其中轻型 桌面机器人/中小六轴机器人/大六轴机器人销量分别为 1568/3275/1113 台,同比分别8%/+52%/+15%,中小型六轴机器人增长主要系公司在 3C、光伏行业实现较大突破,2022 年公司机器人产品在 3C、光伏、锂电行业销量同比增长 51%。 2023Q1 机器人整机营收增长 106%,成长性优于行业。2016-2022 年公司整体营收 CAGR18%,同期机器人整机营收 CAGR 为 26%,收入占比从 2016 年 24%提升至 2022 年 36%,成长性优越。2023Q1 公司实现营收 3.9 亿元,同比增长 37%,其中机器人整机 业务收入同比高增 106%。我们判断主要系公司调整战略,将业务重心从系统集成转移 至机器人整机业务,继续加大机器人在光伏、锂电、3C 等市场的开拓,预计 2023 年本 体业务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光伏领域市占率较高,持续拓展应用行业+应用场景:公司通过外购 CMA、EVOLUT、 W.F.C 获得拓展喷涂、抛光打磨、切割等新应用场景,新增汽车及零部件、轨道交通等 应用领域。通过深入的市场需求洞察和应用场景提炼,公司陆续推出的机器人新产品与 既有产品形成行业的产品组合策略逐见成效,2022 年公司机器人产品在差异化程度较 高的 3C、光伏、锂电行业销量同比增长 51%。目前公司在光伏行业电池片市场保持较 高的市场占有率,代表国产机器人首次突破在电池片插片工艺段的应用。 2022 年埃夫特海外收入占比达 49%,海外业务持续拓展。通过海外并购及新设公 司,公司在意大利、波兰、法国、德国、巴西、印度均设有境外子公司,负责海外业务 的开拓与境内业务的融合。依托公司独立发展和海外子公司的市场拓展,公司在全球范 围内逐步积累了汽车工业、航空轨交、电子、新能源等通用工业优质客户资源,海外营 收占比在 50%上下浮动,海外市场拓展情况优于国内其他同行。从四大家族的发展历程 我们可以看出,出海是公司规模扩张、迈向全球龙头的必经之路,埃夫特在海外市场拓 展方面积累了先发优势。 4.2.6. 华中数控:运控技术积淀深厚,定增募投突破产能瓶颈 数控系统和伺服电机起家,运控技术积淀深厚。华中数控是我国高端数控系统龙头, 凭借深厚的数控技术积累,公司于 2013 年进军机器人行业并推出“华数机器人”品牌。截至 2022 年底,华数机器人已形成“9+4”机器人布局,即在佛山、重庆、深圳、东莞、 宁波、苏州、泉州等地设有 9 家机器人公司,另在佛山、江苏、泉州、襄阳设有 4 个机 器人研究院,全面覆盖华南、华东、华中、西南各大片区的全国布局,目前已具备年产 10000 台工业机器人的生产能力。 机器人及智能产线业务业绩稳健增长,2018-2022 年营收从 4.3 亿元提升至 8.25 亿 元,CAGR 17.9%。公司以多关节通用机器人产品作为主攻方向,重点研制针对细分领 域的专用机器人、创新性新结构机器人、工业级协作机器人、有特色的重载机器人、面 向高等院校的开放式终端机器人产品。华中数控机器人及智能产线业务业绩稳健增长, 2018-2022 年营收从 4.3 亿元提升至 8.25 亿元,CAGR 17.9%。2020 年以来受低毛利的 智能产线业务收入占比提升影响,机器人及智能产线业务毛利率有所下滑,但仍维持在 接近 30%的高位水平。 定增募投突破产能瓶颈,向高景气的新能源赛道进发。据 2023 年 4 月公告,公司 拟定增使用 2.5 亿元资金投入工业机器人技术升级和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一期),项目 建成后将形成年产 20,000 套工业机器人的生产能力,突破产能限制。此外,公司子公司 华数锦明在锂电池模组/PACK 环节加大研发投入,提供满足客户生产工艺需求的全自 动生产线,重点客户包括耀能新能源、青岛力神、伟巴斯特等等,2022 年华数锦明在新 能源领域和物流领域与多家头部企业合作,共签署订单金额合计 9.82 亿元,同比增长 195.78%。 4.2.7. 凯尔达:受益焊接机器人国产化,整机自制提升盈利能力 国内焊接机器人领军企业,产品自制率及品类持续提升。凯尔达成立于 2009 年, 以焊接应用领域为切入点,逐步拓展至工业机器人领域,主营焊接机器人及工业焊接设 备。公司基于第一、二代工业机器人开发技术经验,于 2013 年、2017 年先后推出超低 飞溅焊接、伺服焊接产品,伺服焊接技术国际领先。2019 年公司开始开发机器人手臂和 控制器,2020 年 6 月成功推出六关节工业机器人,并于 2022 年推出 KP25 多功能机器 人,成功切入多类型工业机器人行业。目前除日本松下、OTC 外,全球仅公司同时具备 机器人整机、专用焊接设备生产能力,国内焊接机器人领军地位稳固。 深耕工业焊接领域,产品以工业焊接设备、焊接机器人为主。公司生产工业焊接 设备、焊接机器人两大类产品,面向工业焊接领域,其中焊接机器人自 2020 年起贡 献主要收入,2022 年收入占比达 54%。工业焊接设备包括全手动、半自动设备,焊 接电源为核心部件,其性能高低直接决定产品品质。焊接机器人由整机和专用焊接设 备构成,前者决定焊枪运动效果,后者决定焊接成功率、效率等。2020 年公司在机器 人专用焊接设备市场占有率约达 14.53%,销量首次超过埃夫特、新松机器人,目前 公司超低飞溅、伺服焊接技术相对成熟,整机实现自产,焊接机器人领域核心竞争力 较强。 焊接机器人营收波动较大,盈利能力较为稳定。2020 年,凯尔达开始生产基于 EtherCAT 总线技术+工业 PC 的第三代工业机器人,当年营收跃升至 3.5 亿元,同比增 长 119%,创历史新高。但受疫情导致供应链受阻、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2021-2022 年公司焊接机器人营收同比均有所下滑。公司近 5 年焊接机器人毛利率基本维持在 20% 左右,2022 年因下游需求下滑导致产能利用率下降,毛利率略有下滑至 18.1%。预计随 下游需求复苏、自产机器人占比提升,盈利能力有望呈现回升趋势。 整机控制+焊接设备奠定核心竞争力,受益焊接机器人国产替代。公司起步于为“四 大家族”安川集团提供专用焊接设备,并外购安川整机以组装成成品,经多年技术积累, 公司于 2019 年成功掌握了整机控制系统生产技术。对比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焊接 机器人领域领先企业日本松下、日本 OTC,全球仅日本松下、OTC、凯尔达同时掌握了 整机控制系统、机器人专用焊接设备生产技术,焊接机器人具有较强竞争力,2020 年在 国内工业弧焊机器人市场占有率达 14.53%。相较于日本 DAIHEN(OTC 母公司)30% 的市占率,公司市场份额仍具有较大提升空间,持续焊接机器人国产替代。 募投项目助力整机自制,盈利能力有望改善。机器人整机占公司焊接机器人成本的 88%,其中机器人手臂、伺服系统、控制器分别达 22%、19%、11%,合计成本占比约 52%,对公司产品成本及价格具有重要的影响。公司自 2020 年 6 月开始自产整机,2022 年公司自产机器人占对外销售机器人台数比例为 26.12%,外购占比下降至 73.88%,自 制化率的提升有助于公司实现降本增效。2021 年底公司实现 IPO 募投项目,智能焊接 机器人生产线建设项目进展顺利,预计 2023 年搭载自产机器人本体的焊接机器人产能 达 4400 台,毛利率约 30%,大幅高于当前 18%的毛利率水平,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最新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