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光学元件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形状精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光学元件的表面缺陷检测技术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通过简单描述表面缺陷的类型,强调了缺陷对光学系统造成的危害。对当前国内外光学元件缺陷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指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同时介绍了机器视觉技术在缺陷检测中的应用,并讨论了光学元件表面缺陷检测技术未来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光学元件;表面缺陷;数字图像处理;机器视觉
介绍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精密光学元件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光学元件作为实现光学功能的载体,在各种光学仪器的开发和使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光学元件表面的散射特性,如何更好地检测元件表面的缺陷也被提出。
光学元件的检测过程非常繁琐且充满不确定性。光学元件按其组成材料可分为普通光学玻璃、钕玻璃、熔融石英光学玻璃、氟化钙(CaF2)等一系列材料;根据光学元件的直径,有的大到几米,小到一两毫米,相差可达数千倍;根据光学元件形状的不同,可分为平板、非球面靶镜、球面透镜、柱面透镜、角锥棱镜、偏光镜、玻璃球等。以满足上述各种光学元件的需要三个方面,测量仪器、环境、设备、技术必须多样化。面对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形状各异的光学元件,我们需要探索相应的检测技术。
因此,本文主要从光学元件表面缺陷、表面散射特性以及当前国内外各种研究方法等方面综述了光学元件表面缺陷检测的相关研究,并探讨了机器视觉缺陷检测技术的运用和未来发展。发展趋势。
1 光学元件的表面缺陷
光学元件表面形状误差和表面粗糙度的检测是光学检测技术研究领域的重点。由于光学元件的表面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光学系统的性能,因此我们希望使光学仪器和设备更加高效地工作。加工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光学元件的表面质量,成品元件的检验也不容忽视。因此,光学元件的表面缺陷检测将成为一个重要且持久的研究课题。
1.1 表面缺陷的类型
所谓光学元件的表面缺陷主要是指表面缺陷和表面污染物。表面缺陷是指光学元件抛光后仍存在于表面的各种加工缺陷,如麻点、划伤、开泡、断边、断点等。主要原因是加工过程或后续操作不当。图1 显示了四种缺陷的一般形状。
图1. 表面缺陷类型
划痕是指光学元件表面出现的长划痕。根据划痕长度的不同,可分为长划痕和短划痕,以2毫米为界限。如果划痕长度大于2毫米,则为长划痕,如果小于2毫米,则为短划痕。对于短划痕,评价标准是检测时的累积长度。相对而言,划痕比麻点等缺陷更容易被发现。
凹坑是指光学元件表面的凹坑、蚀坑、缺陷。凹坑内表面粗糙度较大,宽度和深度大致相同,边缘不规则。一般来说,纵横比大于4:1的缺陷被定义为划痕,而纵横比小于4:1的缺陷被定义为点蚀。
气泡是由光学元件生产或加工过程中未及时排除的气体形成的。由于气体各方向的压力分布均匀,所以气泡的形状一般为球形。
断边是指光学元件边缘出现的缺陷。虽然它们在光源的有效区域之外,但它们也是光散射源,会对光学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也属于缺陷的范畴。
1.2 表面缺陷的危害
表面缺陷作为加工过程中人为造成的微观局部缺陷,对光学元件的表面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可能造成光学仪器操作失误等严重后果。总之,光学元件的表面缺陷会损害光学系统的性能,其根本原因在于光的散射特性。
光学元件表面缺陷对自身及整个光学系统造成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光束质量下降。元件表面的缺陷会产生光散射效应,导致光束通过缺陷后消耗大量能量,从而降低光束质量。
(2)缺陷的热效应现象。由于表面缺陷所在的区域往往比其他区域吸收更多的能量,由此产生的热效应可能会导致元件缺陷的局部变形、薄膜的损坏等,从而危及整个光学系统。
(3)损坏系统中的其他光学元件。在激光系统中,在高能激光束的照射下,元件表面缺陷产生的散射光会被系统中的其他光学元件吸收,造成元件受光不均匀。当光学元件材料达到损伤阈值时,就会影响传播光的质量,光学元件受到损坏,更有可能对光学系统造成严重损坏。
(4)缺陷会影响视野的清洁。当光学元件缺陷过多时,会影响微观美观。此外,缺陷还会留下微小的灰尘、微生物、抛光粉等杂质,导致部件腐蚀、发霉、起雾。它将显着影响组件的基本性能。
2 光学元件的表面散射特性
光学元件表面的散射特性是缺陷造成损坏的根本原因。当光束照射到有缺陷的光学元件表面时,由于缺陷处的反射面不是光滑表面,这些离散的、不规则的局部缺陷使部分入射光偏转远离预定方向,成为偏差。主光束中有杂质光。而且这些杂质光会产生多次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