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进入这一部分之前,让我们回顾一下第1 部分:无刷直流电机很酷(并且可以帮助您交朋友);没有人喜欢谈论实际的硬件(但我会这么做);分立门和集成门每种驱动器都有其优点和缺点。
我可以整天谈论功能和优点,但工程师想要看到的是一些真实的电路。在这篇博文中,我将直接比较分立式和集成式栅极驱动架构,展示两者之间的板级差异。
原理图和布局比较的两个关键指标是元件数量和解决方案尺寸。第一个指标是:组件数量。原理图完成后,可以相对容易地找到这一点。然而,解维数的估计更为复杂。我经常看到解决方案尺寸简单地标注在IC 元件尺寸上。但我发现这个非常不准确,因为它没有考虑外部元件、元件之间以及板上布线之间所需的间隙。
我花了一些时间在本地设计软件上,为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创建分立和集成栅极驱动器架构的并排原理图和布局。我选择了TI 的一款分立式栅极驱动器和DRV8320 作为我的集成栅极驱动器。此外,我还使用了NexFET 功率MOSFET 的标准QFN 封装。虽然该设计恰好使用标准分立FET,但TI 最近推出了两个可用于该应用的垂直集成半桥电源模块,从而节省了更多设计空间。这个应用给我带来了糟糕的原理图和布局技巧,但我希望这些图片对那些想要比较这两种无刷直流架构的人有所帮助。
这个看似快速修复的项目投入了大量的设计和思想。从上面你可以猜到,为了简化浏览,我决定创建一个没有内层的两层板。然而,这意味着需要在布局上投入更多的考虑。同样,需要调整分立栅极驱动器上的栅极驱动设置组件和集成栅极驱动器上的IDRIVE 引脚组件,以获得可接受的外部FET 上升和下降时间。布局部分还进行了许多小的调整,以实现两种解决方案的尽可能最小的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