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景深
景深是指镜头架起后,在不调整与被测物体的相对距离的情况下,能够清晰成像的可接受的物空间范围。
在机器视觉中,相机芯片是光学系统的像平面,物平面和像平面共轭的平面称为对准平面。严格来说,除了对准平面上的点可以形成点图像外,其他空间点在图像平面上都成像为漫射点。但由于芯片的分辨率有限,当漫射光斑小于一定限度时,仍可认为是像点,即图像清晰。
因此,景深定义为:在像平面上能够获得清晰图像的物空间的深度范围称为景深。能形成清晰图像的最远物平面称为远景平面,其距对准平面的距离称为远景深度1;能够形成清晰图像的最近物平面称为近视平面,其与对准平面的距离称为近视平面。深度2;景深=远景深度+近景深度。如下所示:
景深1景深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近年来,随着摄像头芯片像素尺寸的不断缩小,0.04mm的漫射光斑尺寸已经远远大于芯片的分辨率能力。严格来说,不同像素大小的相机,由于允许的漫射光斑大小不同,因此同一镜头的景深也不同。但习惯上,机器视觉行业的镜头制造商仍然使用漫射光斑直径=0.04mm来计算景深。因此,有经验的工程师会发现,镜头实际测试的景深值目录中所列的是理论景深值。
从上式可以看出,景深与有效Fno成正比。镜头的。因此,对于光圈可调的镜头,当Fno.为1.4,即光圈开度最大时,景深最小。减小Fno 时。到8,即光圈开度调小,景深增大。如下所示:
景深图2
另外,从上式还可以看出,当镜头Fno.同样,镜头倍率越小,景深越大。
3、工业镜头的分辨率是多少?
工业镜头的分辨率是指可以区分的两个物点(或像点)之间的最小距离。称为镜头的物方分辨率,记为Resolution(或像方分辨率,记为Resolution)。为分辨率(图像),单位为m。限制工业镜头分辨率的原因是光的衍射现象,即衍射斑(艾里斑)。
分辨率(物体)=0.61 x 波长/NA=1.22 x 波长x Fno。
分辨率(图像)=镜头放大倍数分辨率(物体)
分辨力定义为:1mm内黑白线对的数量,记录为分辨力。单位为线/mm 或lp/mm。
分辨力=1/分辨率(类)
4. 镜头分辨率如何与相机分辨率匹配?
我们知道物体在相机芯片上成像,物侧两点经过镜头系统成像在相机芯片上的最小距离。假设使用0.5倍镜头拍摄22m的物体,经过镜头后变成11m的图像。如果相机的像素尺寸为2.2m,则11m/2.2m=5个像素用于显示。单位距离的图像需要用5/11=1/2.2个像素来显示。即相机图像分辨率为1/2.2(单位像素/m),实际上是像素大小的倒数。从这个推导中,我们得出结论,像素尺寸越小,单位距离的相机分辨率越高。
有两种有效方法可以将镜头分辨率与相机分辨率相匹配:
方法一:物方分辨率乘以镜头倍率,得到像方分辨率;将计算出的图像空间分辨率与2 倍像素大小进行比较:
1、如果镜头的像侧分辨率=2倍像素大小,说明匹配恰到好处,没有人浪费。
2. 如果镜头的像侧分辨率>2倍像素大小,则相机的分辨率被浪费。
3、如果镜头的像侧分辨率小于像素尺寸的2倍,则镜头分辨率被浪费。
例如,如果相机的像素为10m,则:
方法2:镜头分辨率以每毫米线对数LP/mm表示。假设镜头的分辨率为nLP/mm,那么感光芯片上每毫米必须有2n个像素,才能充分发挥镜头的分辨率能力。例如,镜头分辨率为200LP/mm,每毫米400像素的感光芯片就不会浪费镜头分辨率。计算出的像素尺寸为2.2m,因此选择像素尺寸为2.2m的相机比较合适。
5. 镜头的物空间分辨率常常与产品的精度相混淆。
准确度是指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如果产品真实值为1.0mm,要求精度为5m,则说明只要测量值在0.995mm~1.005mm之间,就是合格产品。在机器视觉中,相机的分辨率(如200万像素)通常是根据客户的FOV和精度要求来计算的。一旦选择了相机,相机的像素大小(如4.65m)也就确定了。在选择镜头时,可以采用上述方法选择与相机分辨率相匹配的镜头,以保证系统的精度要求。
如果客户描述需要观察物体尺寸为5m的目标,则镜头的物空间分辨率必须为1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