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新型工业化城市措施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新型工业化城市措施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①工业化过程必然是农村人口减少,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市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
②工业化提高了城市的地位,使城市成为社会前进的基地。
③工业化使城市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泛地渗透到农村,冲击和破坏农村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工业发展路径:
1.围绕挖掘区位价值,推动产业转型、功能升级和城市更新,探索发展时尚定制经济、生命健康经济、数字经济三大产业,大力引进新兴软件服务、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企业,5G、软件研发、AI医疗、运动健康、数字传媒、数字文创等业态。
2.载体再造:对现有楼宇、商业综合体盘活,区属国有公司参与打造,一方面盘整闲置商业资源,另一方面提升国有资产规模。
3.通过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取得积极成果。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疫情的广泛蔓延,使得整个世界的不确定性因素骤增,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我国在从高速度工业化向高质量工业化迈进的过程中,经济延续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面临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是保持我国经济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推手,也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的必然条件。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要内容。所以,如何实现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工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工业化的两种基本途径传统工业化和新型工业化,具体如下:
一、传统的工业化
传统的工业化是以大规模机器生产为特征的工业生产活动向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狭小的地方市场提出挑战,特点有:
1、消极方面
伴随大规模工业化而产生的日益严重的大气、海洋和陆地水体等环境污染,大量土地被占用,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加剧等,对社会、自然、生态造成巨大破坏,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生存,迫使各国对工业化的发展进行某种限制和改造。
例如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发展过度膨胀,出现了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住房拥挤、人口过多等问题,被称之为“大城市病”。
未来大城市发展应该采取多中心组团式,以避免或缓解大城市病的发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采取空间调整的策略。过去的城市发展模式是“单中心,摊大饼”,城市是发展中心,周边是居住区,大家早晨往中间走,晚上往外走,使得交通拥堵,并产生热岛效应。如果改变城市发展方式,如采取多中心组团式发展,在城市之外构建一个中心,建设城市新区,成为另外一个组团,这就和单中心分开并形成互补,热岛效应也能够解决。所以,未来大城市发展应该采取多中心组团式。第二,在发展中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比如,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扩大,应该把制造业、重化工业逐步转移出去,重点发展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一般情况下,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城市病”也都会缓解。比如原来伦敦的大雾、纽约的案件频发、东京的环境事件等,都是“大城市病”的表现,但这些城市生态环境、社会治安已经得到不断的改善。第三,大城市的发展要和周边城市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比如把零部件的生产转移到小城镇。大城市之所以膨胀就是因为人口密度过大,城市管理也容易出现各种问题。第四,走新型城市化道路。传统城市化走的是一条“拼土地、拼资源、拼成本”的道路,随之带来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管理水平粗放等系列问题,新型城市化道路正是对传统城市化所产生的一系列“城市病”的反思和纠偏,是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所谓新型城市化道路,就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统筹兼顾为原则,以民生幸福为方向,以新型工业化为基础,遵循工业化与城市化、农村与城市、人口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规律,倡导建立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城市化机制,着力推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集约型、可持续的城市化模式。在新型城市化过程中,强调布局上必须科学合理,功能上必须宜居宜业,品味上必须特色鲜明,产业上必须高端化,管理上必须精细化,执行上必须落实到位。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新型工业化城市措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新型工业化城市措施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