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苏联新型工业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苏联新型工业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苏联工业化是指苏联在20世纪初期实施的一系列工业化政策和计划,旨在将苏联从一个农业国家转变为一个工业化国家。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1920年代末期和1930年代初期,被称为“斯大林时期”。
苏联工业化的目标是通过集中计划和国家控制来加速工业化进程,以赶超西方发达国家。这个过程包括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农业集体化、劳动力调配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改革。苏联政府通过强制征收农产品和实行计划经济来融资,同时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外债和技术引进。
苏联工业化的成果是显著的。在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2)期间,苏联的工业生产增长了一倍以上,而农业生产也有所增长。在第二个五年计划(1933-1937)期间,苏联的工业生产再次翻了一倍,消费品生产也有了显著增长。这些成果使得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家。
然而,苏联工业化的过程也伴随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农业集体化和强制征收导致了大规模的饥荒和人员流失,而计划经济也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率低下。此外,苏联政府在工业化过程中采取了许多残酷的手段,包括大规模的政治清洗和迫害,这些都给苏联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过程。[1]从1926年开始,到30年代末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是1925年12月召开的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确定的。1926年,苏联的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到或接近于战前最高水平,即1913年的水平,但还是一个经济上比较落后的国家,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很不发达,在技术方面大大落后于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为了巩固国防和维护国家的独立,为了以新的技术改造包括农业在内的整个国民经济,要求在短时期内实现工业化,使苏联变成一个强大工业国。
起止时间1926年始,到30年代末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指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过程。
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过程。从1926年开始,到30年代末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是1925年12月召开的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确定的。1926年,苏联的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到或接近于战前最高水平,即1913年的水平,但还是一个经济上比较落后的国家,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很不发达,在技术方面大大落后于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巩固国防和维护国家的独立,为了以新的技术改造包括农业在内的整个国民经济,要求在短时期内实现工业化,使苏联变成一个强大工业国。
从1926年开始,到30年代末基本完成。
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开始于1926年,
1928年到1937年实施并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并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先进的工业国,工业生产总值占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苏联工业化 开始时间:1925年12月,标志:联共“十四大”召开 总方针: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 重点:发展重工业。 结果:1928年起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卫国战争前,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目的:为了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给社会主义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苏联新型工业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苏联新型工业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