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式现代新型工业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中国式现代新型工业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五计划中实施工业化具有四大战略意义:
1.“一五”计划确定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2.“一五”计划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3.“一五”计划奠定了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4.“一五”计划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的经济现代化。
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的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的任务,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并宣布: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1950年代至1960年代提出的国家战略目标。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根据毛泽东建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在二十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两步走”设想。
第一步,用15年时间,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中国工业大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第二步,力争在二十世纪末,使中国工业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与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会谈时,把四个现代化量化为,到二十世纪末,争取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人均1000美元,实现小康水平。 邓小平把这个目标称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即“小康之家”。
四个现代化是建立在对“现代化”一词的理解基础之上的,而现代化主要是指现代以来一种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现象,其含义比较广泛。在经济学意义上,基本等同于工业化和资本化,强调时间与空间的分离、货币的形成和专家系统的建立,以及这些机制背后的信任机制的建立。而随着人们对现代化弊端的反思,那种将现代化与发展和进步予以等同的看法是有问题的。现代化存在内在的弊端,如对环境资源的过度开发、资本对劳动的过度强势等。有基于此,才有后现代理论的出现,才有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在中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中世纪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起步阶段(1840年鸦片战争到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前)这一阶段,主要是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迈出了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
2.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一阶段,主要是资产阶级学习西方,把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化向前迈了一大步。
3.曲折前进阶段(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最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新中国,真正走上了现代化轨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式现代新型工业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式现代新型工业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