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新型电力工业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新型电力工业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是的,电气化属于工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电气化是指在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电力,使电力成为大机器生产的动力基础,并在工艺过程中以及在工业生产管理和控制中广泛应用电力。
工业电气化包括动力设备电气化、工艺过程电气化和以电子设备(如电子计算机)管理和控制生产。因此,电气化是工业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苏联的工业化过程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经济政策时期(1921-1928年)。这一时期,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实行市场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恢复了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并采取了一定的私有制措施,解决了战争和内战带来的经济混乱。这一时期苏联的工业化取得了初步发展,重工业产值年增长率达10.9%。
第二阶段:第一五年计划时期(1928-1932年)。这是苏联工业化的高速发展时期。斯大林提出“现代化建设=工业化+集体化”,并实行激进的集体化运动。在第一五年计划中,重工业投资占总投资的70%以上,重工业产值年增长达19%。这一时期建立了200多个重要工业项目,初步建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打下了苏联工业化的基础。
苏联工业化的主要特征有:
1. 以重工业为主。发展重工业是苏联工业化的中心任务,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90%以上。
苏联工业化是指1920年代到1940年代期间,苏联加速工业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重工业、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等多个领域的发展。苏联工业化在加强工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和经济副作用等问题。
苏联工业化的影响就是使苏联从一个农业国家转变成一个工业国家。苏联的工业化的目的是为了应付险恶的国际环境,优先发展重型工业,保证了强大的军事和经济潜力。
在接下来的卫国战争中为战争胜利提供充足的后勤和物资的保证。在战后使苏联成为一个超级大国。
1.
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基础工业。前苏联主要是由于当时国际政治环境所迫,中国、印度、巴西3国则是由于追求经济独立、摆脱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羁绊的愿望。其优点是,赢得了时间,打下了经济发展的基础,巩固了国防。其缺点是,经济发展不够协调,忽略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
从工业发展速度来分析,前苏联在二战前及二战后发展速度是快的,但是忽略了经济结构的调整,生产的发展主要靠外延方式,不注重工业技术设备的更新。折旧的时间太长,新的科技发明不能得到及时推广应用。因此,在60年代中期以后,特别在70
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发现于19世纪70 年代,电力的发现和应用掀起了第二次工业化高潮。成为人类历史18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之一,从此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20世纪出现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是人类工程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
它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机械能装置转化成电力,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力供应到各用户。
新能源电力系统及其特征
随着以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电力的开发利用,接入电网的新能源电力比重日益提高。众所周知,电力的基本特征是难以大规模储存,电力的生产与消费必须同步进行。电力系统通过统一的调度指挥,使电力的生产跟随负荷需求的变化,保证电能的实时供需平衡。对于传统的电力系统来说,电力调度中心根据用户负荷需求变化对发电单元发出调度指令,发电单元执行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调度指令改变发电负荷,满足用户负荷需求,维持电网安全稳定,保证电能质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新型电力工业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新型电力工业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