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什么时候提出,新型工业化阶段

新型工业化什么时候提出,新型工业化阶段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新型工业化什么时候提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新型工业化什么时候提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新型工业化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新型工业化是在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来的。这是为了适应全球化、信息化、知识经济和人口老龄化等新形势,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新型工业化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为目标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

新型工业化什么时候提出,新型工业化阶段

1 新型工业化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
2 新型工业化的提出是为了应对传统工业化模式所面临的问题,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
新型工业化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产,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3 新型工业化的概念延伸到了现代工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包括制造业、能源产业、农业等。
它提倡技术创新和智能化生产,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同时,新型工业化也注重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进步,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因此,新型工业化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概念,对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什么时候提出的?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个概念是在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它是特指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并不是指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工业化是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存在着一般的规律性;但在不同体制下,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

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要进行工业化?

具备了工业化的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年以来,我国不但经过了多次大规模的群众斗争,在各方面基本上完成了民主的社会改革工作。而且在国民经济恢复的过程中,已经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工作,使各种经济成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创造了今后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有利条件。

主要依靠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拉动经济增长,要想到2020年使GDP再翻两番 ,就必须通过工业化道路的创新,为经济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出发点 就在于,改变工业化的老思路,充实工业化的新内涵,提高工业化的水平和质量,进一步加快我国工业化的进程。

工业化是从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业国转向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标志,在我国四个现代化中工业化处于主导地位。在很长时 间里,我国走的基本上是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工业和整个经济的增长所依靠的主要是物质和 人力资源的高投入,造成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落后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意义是什么呢?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容和要求

(1) 科技含量高,就是要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促进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2) 经济效益好,就是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即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通过技术进步、加强科学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3) 资源消耗低,就是要充分考虑我国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的实际,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向节约的转变,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4) 环境污染少,就是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从宏观管理入手,注重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避免走旧工业化过程中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5) 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就是要从我国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实际出发,制定推进工业化的具体政策,处理好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通过教育和培训加强劳动力资源的能力

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为我们在本世纪头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指明了方向。科学理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丰富内涵,深刻认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效途径,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本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新型工业化什么时候提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新型工业化什么时候提出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