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工业化 >苏联新型工业化模式是什么,苏联新型工业化模式是什么意思

苏联新型工业化模式是什么,苏联新型工业化模式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苏联新型工业化模式是什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苏联新型工业化模式是什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苏联的工业化有何特点?

苏联的工业化特点是工业化模式,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是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这一方针的确定,不仅对苏联,而且对一些东欧以及亚洲的社会主义国家也产生较深远的影响。

苏联新型工业化模式是什么,苏联新型工业化模式是什么意思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考虑到战争威胁的增长而在苏联东部地区大规模地扩建基地,都保证了强大的军事和经济潜力的创造。1940年,苏联的生铁已达到1500万吨,钢达到1830万吨,煤达到1亿6千万吨,石油达到3100万吨,商品谷物达到3830万吨,棉花则为270万吨。这就是伟大卫国战争前,苏联所拥有的物质基础。

       苏联工业化运动的主要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把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高速度贯穿了工业化的始终。

       斯大林指出,“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全盘农业集体化运动起于20年代末期,到1933年联共(布)中央全会宣布,“把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大农业的轨道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

政府完全主导,工业化没有市场因素。不同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市场推动作用,苏联的工业化是一次彻底的政府主导的工业化进程。为了强大国力,政府主导了所有的工业化过程,确立了计划经济的绝对地位。苏联工业化是政府强制进行的,阻挡工业化的力量不是被市场淘汰,而是被强行消灭。

苏联工业化的特点及影响?

特点:一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背景。苏联是世界第一个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并且是计划经济体制。二是重工业主导追赶型。苏联是在落后国家条件下,通过开创优先发展重工业带动轻工业和农业的道路实现工业化,走出了不同于资本主义通过轻工业发展积累、拉动农业最后带动重工业类型的道路。三是内部资本积累。苏联工业化没有通过对外殖民掠夺积累资本,是依靠内部劳动积累和农业通过剪刀差的牺牲先行为工业发展提供资本积累。

影响:苏联通过工业化迅速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为后期卫国战争和美苏争霸提供了雄厚的工业支持。但是,苏联工业化导致了苏联经济结构严重畸形,片面突出重工业尤其国防工业而轻工业和农业落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有限。这也为苏联解体埋下隐患。

1.苏联工业化的主要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把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高速度贯穿了工业化的始终。

2.这种模式维护了苏联政治和社会的稳定,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巩固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通过集中和运用有限的资源,服务于攸关国家命运的发展需要。

1、形成了苏联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增强了综合国力;

2、使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全国基本上完成农业集体化;

3、一度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经济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为苏联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广阔道路,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苏联的工业化奇迹?

苏联从1928年至1937年,苏联实行了二个五年计划,重点是发展重工业,同时采取新经济政策,使苏联斯大林模式初步形成。1928年一1937年,苏联人民在工业化建设中取得重大成就,特别是在重型机械制造方面,当时的苏联科技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主要原因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以国家工业发展为唯一目的,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新经济政策适合国情,工业化程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苏联新型工业化模式是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苏联新型工业化模式是什么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