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县委书记新型工业化讲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县委书记新型工业化讲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的问题。
早在1956年,毛泽东就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与苏联及东欧国家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不同的是,我们对于农业、轻工业是比较注重的。到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首次提到:“这里所讲的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我国的经济建设必须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但是必须同时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拓展资料:
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中共十六大确定的区别于传统工业化道路的新的工业化道路。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达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充分发挥。是从我国实际出发,汲取世界各国工业化的经验和教训,立足于当今时代经济科技发展的新水平,充分发挥自己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
1.开放性: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充分抓住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参与世界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以实现工业化的快速、高效推进。
2.跨越性:在工业化中引入信息化,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及精髓。
3.整体性: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下提出的,不是哪一方面的单兵突进,而是全方位、立体化、协同性推进,以避免产生新的结构失衡,保持经济实现一个长达20年左右的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
4.特色性。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充分考虑到我国人口数量大、人均资源不足、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突出的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
所谓工业化,主要是指工业在一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至取代农业,成为经济主体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从根本上说,工业化过程就是伴随科技进步、经济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问题主要是指工业和农业的关系问题。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首次提到,“这里所讲的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我国的经济建设必须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但是必须同时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党的七大召开时间: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前夕,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国121万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毛泽东在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讲话,任弼时、陈云等作了大会发言。
大会通过了政治决议案、军事决议案和新的党章,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制定了新民主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纲领,提出了实现中国工业化的宏伟任务,宣布要让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首次在党的文件上提出要以生产力标准来评判一个政党的历史作用。大会总结了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经验,深刻论述了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在大会闭幕式上,毛泽东致题为《愚公移山》的闭幕词。大会通过的新党章规定,以毛泽东思想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从而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中共七大的历史性贡献。
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全国代表大会,在革命面临新的重大转变的关键时刻,对全党给予了及时正确的指导,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基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县委书记新型工业化讲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县委书记新型工业化讲话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