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新型工业化经验路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新型工业化经验路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疫情的广泛蔓延,使得整个世界的不确定性因素骤增,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我国在从高速度工业化向高质量工业化迈进的过程中,经济延续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面临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是保持我国经济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推手,也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的必然条件。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要内容。所以,如何实现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工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工业发展路径:
1.围绕挖掘区位价值,推动产业转型、功能升级和城市更新,探索发展时尚定制经济、生命健康经济、数字经济三大产业,大力引进新兴软件服务、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企业,5G、软件研发、AI医疗、运动健康、数字传媒、数字文创等业态。
2.载体再造:对现有楼宇、商业综合体盘活,区属国有公司参与打造,一方面盘整闲置商业资源,另一方面提升国有资产规模。
3.通过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取得积极成果。
工业化的两种基本途径传统工业化和新型工业化,具体如下:
一、传统的工业化
传统的工业化是以大规模机器生产为特征的工业生产活动向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狭小的地方市场提出挑战,特点有:
1、消极方面
伴随大规模工业化而产生的日益严重的大气、海洋和陆地水体等环境污染,大量土地被占用,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加剧等,对社会、自然、生态造成巨大破坏,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生存,迫使各国对工业化的发展进行某种限制和改造。
新型建筑工业化可归纳为五个优点: 第一,标准化的设计。
建立标准化的单元是标准化设计的核心。其不同于早期标准化设计中仅是某一方面的标准图集或模数化设计。BIM技术的应用,即受益于信息化的运用,原有的局限性被其强大的信息共享、协同工作能力突破,更利于建立标准化的单元,实现建造过程中的重复使用。第二,工厂化的生产。是建筑工业化的主要环节。目前最为火热的“工厂化”,其实主体结构的工厂化是根本的问题。传统施工方式中,误差控制在公分级,比如门窗,每层尺寸各不相同是主体结构精度难以保证存在最大的问题;主体结构施工采用的还是过度依赖一线农民工的人海战术;施工现场的诟病即为产生大量建筑垃圾、造成的材料浪费、对环境的破坏等问题;更为关键的是,不利于现场质量控制。而这些问题均可通过主体结构的工厂化生产得以解决,实现毫米级误差控制及装修部品的标准化。第三,装配化的施工。装配化施工中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两个层面即其核心,特别是管理层面,工业化运行模式有别于传统形式。相比于目前层层分包的模式来说,建筑工业化更提倡“EPC”模式,即工程总承包模式,通过EPC模式,把技术固化下来,形成集成技术,实现全过程的资源优化。确切的说,这是建筑工业化初级阶段主要倡导的一种模式。作为一体化模式,EPC实现了设计、生产、施工的一体化,使项目设计更优化,利于实现建造过程的资源整合、技术集成及效益最大化,才能在建筑产业化过程中保证生产方式的转变。第四,一体化的装修。即从设计阶段开始,与构件的生产、制作,与装配化施工一体化来完成,也就是实现与主体结构的一体化,而不是毛坯房交工后再着手装修。第五,信息化管理。即建筑全过程的信息优化,初始设计就建立信息模型,之后各专业采用信息协同作业,图纸在进入工厂后再次进行优化处理,装配阶段也需要进行施工过程的模拟。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会集成各种优势并互补,朝着建设逐步向标准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加上信息的开放性,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并促使工程建设各阶段、各专业主体之间信息共享资源,解决很多不必要的问题,有效地避免各行业、各专业间不协调问题,加速工期进程,从而有效解决设计与施工脱节、部品与建造技术脱节等中间环节的问题,提高效率并充分发挥了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特点及优势。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新型工业化经验路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新型工业化经验路径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