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新型工业化逻辑背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新型工业化逻辑背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地位变动趋势,即先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再转向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最后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2)产业结构高加工度化和高附加值化趋势;
(3)新兴产业不断取代传统产业,并成为主导产业;
(4)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产业结构演进其中一条主线是人均国民收入(人均GDP),相关理论涉及配第克拉克定理、库兹涅茨的人均收入影响论和钱纳里提出的工业化阶段理论。
配第与克拉克两位经济学家先后发现,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劳动力转移的原因之一是需求因素,商品的收入弹性差异导致商品的相对需求发生变化,农产品的相对需求随着人均收入增加而减小,工业品的相对需求先升后降,最后让位于服务业。
库兹涅茨发现的人均收入影响论进一步验证了配第—克拉克定理,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人变动的影响,人均国民收人是产业结构变动的原因。其背后的逻辑是不同的收入的人群对不同的产品有着不同的需求弹性,人均收入变化引起需求结构的变化,需求结构的变化会推动生产结构向高级化发展。
钱纳里提出的工业化阶段理论则更加清晰的指出由人均收入引起的产业结构变动方向。钱纳里根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六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经济阶段,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第二阶段是工业化初期阶段,产业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第三阶段是工业化中期阶段,制造业内部由轻型工业的迅速增长转向重型工业的迅速增长,产业大部分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第四阶段是工业化后期阶段,第三产业开始由平稳增长转入持续高速增长。第五阶段是后工业化社会,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迅速发展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第六阶段是现代化社会,第三产业开始分化,知识密集型产业开始从服务业中分离出来,并占主导地位:人们消费的欲望成现出多样性和多边性,追求个性。后一产业阶段以前一产业阶段发展为基础,产业阶段难以逾越,但可以缩短。
第一,对能源消费总量进行控制。我认为主要还是对煤炭消费总量进行控制,这对于减少碳排放与二氧化硫排放来说是最核心的部分。如果能控制好煤炭消费,就会对整个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第二,对用水总量进行控制。2014年全国用水总量达到6220亿立方米。从发展规划的角度来看,希望到2020年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实际上经过节水(特别是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甚至还会低于这个目标。
第三,对建设用地总量进行控制。中国的耕地总面积长期以来持续波动性上升,到1957年达到历史最高峰,而后一路下降,一直到2005年,“十一五”规划采用了耕地总面积的红线,才使得这条下降的曲线呈现平行走向。此次进一步提出建设用地总量控制,会改变建设用地持续上升的局面,进而达到平衡,这对未来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现在很多地区(例如上海)已经明确提出建设用地总量不仅要控制,而且还要进一步下降。中央提出总量控制,不同的地区完全可以大幅度减少建设用地,大幅度提高建设用地的经济密度,包括GDP密度、出口额密度、税收密度、创造就业密度等,高效率使用已经开发的建设用地。
第四,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随着经济增长的下行,煤炭消费的增长速度也大幅度下行,今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这就为碳排放进入低增长、零增长甚至负增长阶段提供了良好条件。如果能够通过若干个五年规划这只有形之手,与市场机制这只无形之手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那么未来,中国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并可以在2025年左右达到碳排放高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新型工业化逻辑背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新型工业化逻辑背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