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全国新型工业化大会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全国新型工业化大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000年10月11日,江泽民在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工业化的任务还十分繁重,又面临实现信息化使命,我们将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努力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大力加强工程科技研究,努力实现新的工程系统设计、建造和运行。中国的工程科技将迎来新的发展高潮。
所谓“五化融合”,是指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要融合发展。在这“五化”中,城镇化是统领,它是衔接其他四化的基本载体;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为支撑,这是能否实现“五化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绿色化是方向,它指明了“五化融合”的发展前景;信息化是手段,它为“五化融合”发展提供了与时俱进的不竭动力。“五化融合、城乡统筹”的总思路不仅内涵丰富,而且意义深远,它是完成全委会提出的“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城乡一体发展”这两大核心任务的根本前提。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中国当时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就是在这样一个起点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
我们国家是在一个一穷二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基础之上开始进行工业化建设的。
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开始于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年,这个东方大国在内战的洗礼之后,已经俨然是红色阵营中的代表。在新政府的规划下,它对经济的暗中发力已经准备了三年。
在苏联的帮助下,中苏签订了156项工业建设工程,从国防,机械,电子和能源工业弥补了中国工业的空白,打响了中国工业的奠基之役。
1955年7月,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早在1949年6月,刘少奇率领中共代表团访苏时,就提到了邀请苏联技术专家来华的相关事宜,并带回了200余名苏联专家。
然而对于全面铺开的新中国经济建设,编制“一五计划”这样的鸿篇巨制,这些专家显然不够。1952年8月,周恩来总理专程赴莫斯科与斯大林商谈,要求增派专家800名。
此外,中方还希望苏联提供各种工业标准和技术资料,用于“一五计划”的制订和实施。于是,1950~1953年间,苏联专家带来了大量科学文献和技术资料,总重量达600吨。
在苏联帮助下,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使中国大地上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雏形。中国的五年计划虽然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但它在中国崛起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全国新型工业化大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全国新型工业化大会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