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苏联斯大林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苏联斯大林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苏联从1928年至1937年,苏联实行了二个五年计划,重点是发展重工业,同时采取新经济政策,使苏联斯大林模式初步形成。1928年一1937年,苏联人民在工业化建设中取得重大成就,特别是在重型机械制造方面,当时的苏联科技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主要原因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以国家工业发展为唯一目的,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新经济政策适合国情,工业化程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苏联工业化的影响就是使苏联从一个农业国家转变成一个工业国家。苏联的工业化的目的是为了应付险恶的国际环境,优先发展重型工业,保证了强大的军事和经济潜力。
在接下来的卫国战争中为战争胜利提供充足的后勤和物资的保证。在战后使苏联成为一个超级大国。
苏联工业化是指1920年代到1940年代期间,苏联加速工业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重工业、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等多个领域的发展。苏联工业化在加强工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和经济副作用等问题。
苏联的工业化过程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经济政策时期(1921-1928年)。这一时期,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实行市场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恢复了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并采取了一定的私有制措施,解决了战争和内战带来的经济混乱。这一时期苏联的工业化取得了初步发展,重工业产值年增长率达10.9%。
第二阶段:第一五年计划时期(1928-1932年)。这是苏联工业化的高速发展时期。斯大林提出“现代化建设=工业化+集体化”,并实行激进的集体化运动。在第一五年计划中,重工业投资占总投资的70%以上,重工业产值年增长达19%。这一时期建立了200多个重要工业项目,初步建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打下了苏联工业化的基础。
苏联工业化的主要特征有:
1. 以重工业为主。发展重工业是苏联工业化的中心任务,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90%以上。
1.
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基础工业。前苏联主要是由于当时国际政治环境所迫,中国、印度、巴西3国则是由于追求经济独立、摆脱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羁绊的愿望。其优点是,赢得了时间,打下了经济发展的基础,巩固了国防。其缺点是,经济发展不够协调,忽略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
从工业发展速度来分析,前苏联在二战前及二战后发展速度是快的,但是忽略了经济结构的调整,生产的发展主要靠外延方式,不注重工业技术设备的更新。折旧的时间太长,新的科技发明不能得到及时推广应用。因此,在60年代中期以后,特别在70
苏联的工业化特点是工业化模式,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是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这一方针的确定,不仅对苏联,而且对一些东欧以及亚洲的社会主义国家也产生较深远的影响。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考虑到战争威胁的增长而在苏联东部地区大规模地扩建基地,都保证了强大的军事和经济潜力的创造。1940年,苏联的生铁已达到1500万吨,钢达到1830万吨,煤达到1亿6千万吨,石油达到3100万吨,商品谷物达到3830万吨,棉花则为270万吨。这就是伟大卫国战争前,苏联所拥有的物质基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苏联斯大林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苏联斯大林新型工业化道路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