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墨尔本一栋百年老屋日前被一名中国买家买下,随后又被拆除,此举激怒了当地居民。当地人甚至在马路对面的墙上画出愤怒的表情,并用红色喷漆写下:“圣乔治街正在被滥用。”
拆除自己的房子并不违法。温俊华:这座待拆除的老房子建于1913年,据说代表了那个时代室内装修风格的巅峰,有“澳大利亚房地产界难得一见的漂亮房子”的美誉。因此,被拆迁的房屋引起了当地居民的愤怒和抗议。李明波:看了这个新闻,我想中国买家现在一定很郁闷。毕竟这房子是你自己出钱买的,而且是经过当地政府的许可才拆的。最后被当地人(603883,股吧)骂得半死。赵海建:就历史建筑本身而言,我认为应该尽可能地保留下来。事实上,这些建筑物的价值超过了住宅本身的价值。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它让后人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建筑风格,人们甚至可以从很多建筑细节中一窥原来的风土人情和习惯。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历史建筑越多,越能体现历史遗产。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万神殿”至今仍保存完好。温俊华:我看到“强拆、拆迁将在海外进行”。我认为这对中国买家不公平。事实上,中国买家早在2013年就购买了该房屋并申请重建,并且申请获得批准。至于业主为什么要拆掉这座“澳洲地产最漂亮的房子之一”,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李明波:从法律角度看,房屋所有人有权拆除其购买的土地上的房屋,并且他也已依法办理了拆迁许可证。我认为这个中国大亨并没有做错什么,更没有说有钱就任性。赵海健:这也不一定。无论在哪个国家,如果某座建筑被定义为文物,就不能随意拆除,甚至不能随意重建。即使是一般维修也必须申请。但无论怎样,在拆除百年老屋时,还是需要照顾邻居的情绪。毕竟它在人们的记忆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温俊华:从道德的角度来看,确实需要有人欣赏历史建筑,愿意花很多钱购买该建筑或部分建筑进行保护或捐赠给研究机构,但每个购买者需要有这样一种自发的“意识”。我觉得要求太高了。历史建筑保护的困境李明波:这种事情国内其实也有,它反映一个文物保护的两难处境,一方面外人呼吁保护历史建筑,但另一方面住在这些老建筑里的人可能并不认同你这个观点,因为老建筑生活的便利性肯定不如现代化建筑。这个时候,你说应该听谁的?温俊华:不错,在地方发展的过程中,拆和建的矛盾一直存在,就如当地一位居民所说“这里原本只是农田,房屋拆毁再建只是历史的重复,没什么大惊小怪”。只是,当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拆和建的界限就需要人们去判断。赵海建:这位居民的理由很牵强,农田上的历史建筑就没有保护意义了吗?在埃及,一些金字塔原来都是建在荒无人烟的沙漠里,难道就可以拆除它们吗?人的判断也不完全可靠,存在时代局限性和功利性。有一种说法认为,阿房宫是被烧掉的,因为它在当时被认为是暴政的象征。按照这种判断,秦长城是不是应该被毁掉?如果阿房宫仍在,它如今该是多宝贵的文物。李明波: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房屋拆毁再建只是历史的重复,或许真的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我们拿这个墨尔本的案例看,这个中国主人买房之后觉得旧房子太小,或者风格与自己期望差距较大,他可以拆房子重建吗?或许一百年后,这座新房子会不会也是又一座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呢?赵海建: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说辞,但问题是,一座具有一百年历史的房子和一座具有两百年的房子,其历史建筑可以相提并论吗?温俊华:如果建筑真的那么有价值,那么失职的是墨尔本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当地居民的愤怒可能也更多针对他们。据媒体报道,当地居民多次申请对房屋进行遗产保护控制,但未能成功。这个事件也提醒了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对有一定价值但未能列入文物保护的建筑怎么对待?从这个角度来说,墨尔本居民的文物保护意识还是值得学习,多关心,多呼吁,或许能令更多历史建筑保留下来。赵海建:这里面存在一个文化自觉的问题。如果人们能够自觉保护传统文化及其载体,这一文化本身的独特性才得以彰显,它最终也能成为一个群体的自我身份标识并因此产生凝聚力。中国人购买力惹羡慕李明波:我以小人之心揣测一下,当地人是不是有羡慕嫉妒恨的情绪在里面,毕竟这个老宅是被外国人买走了。你说当地人心里会是啥滋味?赵海建:不排除这一点,在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中国人推高房价的言论,当地政府也顺水推舟将房价高企的罪责推到了中国土豪身上。李明波:这个事情也反映出中国买家惊人的购买力,甚至有买遍全世界房产的架势。就在这个月早些时候,刚刚有消息说,在日本首都的住宅价格不断攀升之际,一名中国大陆投资人以逾10年来的最高价买下东京新盖的住宅。温俊华:当然,即便中国人真的买遍全世界的房子,也不是都要拆掉重建,墨尔本的事情毕竟是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