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设计 >复旦大学第一批录取通知书(复旦大学今年录取通知书)

复旦大学第一批录取通知书(复旦大学今年录取通知书)

2023年复旦大学本科录取通知书堪称一件艺术品,承载着古老的造纸技术和复旦的先进技术。

首次以复旦科技成果“复活”的开华纸为载体,邀请名师及师生共同撰写通知文字,力求呈现“科学、人文”的有机结合。和艺术”.

6月20日,2023年复旦大学本科录取通知书全新出炉。为了更全面地向考生和社会各界阐释新版通知背后的科技内涵,本科招生办专门制作了《一纸千年,复旦新生》主题视频。

“这不仅仅是一张简单的录取通知书,它承载着古老的造纸技术和复旦的先进技术,诠释了‘博学敬业、提问深思’的精神。”金莉校长在主题视频介绍中说道。

764.jpg

这个体现“科学、人文、艺术三位一体”的新版通知到底蕴藏着怎样的玄机呢?让我们来看看吧。

传统文化、人文气息

不仅仅是一个通知,更是一件艺术品

776.jpg

启事封面整体颜色为复旦蓝色,象征着新生的希望和活力。封底写着复旦大学校训:“育人立志,提问深思”,代表了对新生的期盼和希望。

781.jpg

什么是大学精神?如何不辜负你的大学生涯?打开蓝色封面,内页右侧写着告示:“你们都是大学生,但所谓的大学,并不是指校舍的大小、学生的年龄、老师的工资,意味着你有高尚的品德和渊博的学识,在这里读书的你一定要尊师重道,专心学习,这样才能不辜负‘大学生’二字。”

这句校训是复旦大学创始人、首任校长马相波说的。新版通知用老校长对大学精神和学风的解读,为即将踏上未知征程的复旦新生们制定了精神路线图。

新版通知充满了这样的匠心,让新生在入学前率先领略复旦人有趣的“灵魂”。

789.jpg

据本科招生办介绍,新版公告整体设计采用古典风格,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蕴含着复旦独特的人文气息。通知正文采用优雅的小字,由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中国书法艺术》讲师高翔亲笔书写。文中所刻的“锦鲤”印章为复旦大学特聘专家、著名鸟虫篆刻师徐古福所书。通知内页印制的复旦真人版画由复旦大学特聘专家、著名版画家倪建明创作……

在公告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新闻学院李芬教授为招生过程提供了很多启发和建议。在他看来,一切都是精心设计的,“复旦这所百年大学,正在对每一位新生说:‘我们关心你们。’”

“它不仅是一张告示,更是一件艺术品,深刻体现了复旦大学作为百年名校的历史底蕴和全体复旦人对千千万万莘莘学子的期盼。”招生主任。

院士主导的复旦计划

一张薄薄的通知,蕴藏着深厚科技力量的“加持”

796.jpg

值得一提的是,新版录取通知书的文字是用新开化纸书写的。一张薄纸,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传统和复旦大学深厚的科学底蕴。

开化纸诞生于浙江省开化县。它细腻洁白,薄而坚韧,被誉为中国传统手工纸皇冠上的明珠。开化纸的造纸技术始于明代,盛于清代。清初许多珍贵的典籍都是用开化纸印刷的。清代中叶以后,由于战乱频繁,“纸槽废弃,工匠流亡”。另外,核心原料杏花逐渐枯竭,工艺失传。

古籍承载着造纸术和印刷术两大发明,是中华文明的见证。但长期以来,世界各国乃至中国的相关部门都使用日本和纸作为纸张,用于纸质文物的修复。 “我们希望开发出一种真正能够代表中国的传统纸张,用于修复和保护中国的纸质文物。”复旦大学中国古籍保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光辉说。

什么样的传统纸能代表中国?失传已久的开化纸进入了中国古籍保护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研究团队的视野。

杨玉良向开化纸无形遗传学家黄洪建讲解手工纸的科学问题。图为解说手稿

2016年以来,在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玉良的带领下,研究所成立了“开化论文研究员工作站”,倾注研究所全部心血,打造新开化论文。作为我国高分子领域的首席科学家,杨玉良院士亲自解决造纸理论和实践中的科技问题,并向开化纸业非遗传承人黄洪建讲解手工造纸中的各种科学问题;研究所研究馆员杨光辉、隋军、龙向阳,文物文博系陈刚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钟阳、钟江、张文举教授,生命科学学院唐毅教授化学博士等文理各学科专家参与解决了开化纸业的科学与人文问题,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李伟、藏书家刘洋、翁连喜等人提供了私人收藏的有关开化纸的珍贵古籍,可供科学检测和研究参考。

2017年底,复旦大学科研团队通过高分子材料、化学、生物、古典文学、文化博物馆等学科的联合探索,成功“复活”了失传已久的开化纸工艺。复活后的新开化纸质轻、柔韧、洁白如玉。其理化指标接近古纸水平。纸张的保存寿命可达一千年以上。不仅适合古籍修复、书画创作,也适合印刷。

在再造过程中,科研团队不仅解决了超薄纸制造的技术瓶颈,还在原料春药的快速基因育种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制造高品质纸提供了复旦的解决方案和中国的方法。 -优质高效的传统手工纸。

802.jpg

“未来,我们将全力推动开化纸在书画创作、古籍修复、雕版印刷等领域成为中国传统纸的代表,一定要经得起世界的考验,更要经得起世界的检验。”走在世界前列,这也是杨玉良院士及其团队再造开化纸的初衷。”杨光辉说道。

每一次的冲刺都是一种祝福

师生共同撰写通知作为送给新生的“见面礼”

809.jpg

复旦蓝、老校长校训、启蒙纸、篆刻、活版画等一系列元素的运用,使告示成为科学、人文、艺术的完美融合。然而,通知中隐藏的谜团还不止于此。

今年,本科招生办特邀师生共同撰写手写通知短信,为素未谋面的新生送上最美好的祝福。

作为通知正文的撰写者,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高翔根据通知的整体设计风格,选择了颇具绅士书风的小楷字体。注意。磨墨倒水、蘸墨试纸、泼墨挥毫……虽然他只写了四十七个楷书,但每一个字都蕴含着他对新生活的祝愿。

814.jpg

“君子非君子,希望新生不要过早地定型自己,认定自己只能做特定的事情。”在高翔看来,新发布的通知是复旦大学多学科融合的结果。他希望新生入学后,能够充分利用复旦多学科交叉、免费包容教育的优势,尝试人生的更多可能。

目前,已印制通知3000余份。录取结果公布后,文中新生姓名和专业信息将由复旦大学书画协会学生手写。

书画协会成立于1978年,是改革开放后成立的第一个学生社团。立志传承经典、传播文化。作为书画协会骨干成员、今年的毕业生,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孙培军充满期待。

孙培君自幼学习书法。考入复旦大学后,他在协会开设的书画班里教会员写隶书、楷书。曾在大师剧《陈王刀》中为剧组写道具,在《百团大战》中为同学写剧本。他写过书签,为法学院的电影《望岛》系列写过文案……横竖,笔画,书法之美贯穿了他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大学生涯。在他看来,书法“不仅丰富生活,拓宽人生”。

很快,他和其他社团成员写的通知就会寄给新生们。它们是学长学姐们送给新生的“见面礼”,也是毕业生们送给复旦大学的“毕业礼”。 ”。 “我的家人说他们给我起名叫‘培君’,因为他们想把我培养成一个有用的人。现在,我更倾向于将我名字中的“君”理解为“君慈”的“君”。在复旦大学四年级,入窑同色,出窑多色,希望同学们也能如此。”孙培军说。

除了在校师生,校友们也以特殊的方式表达了对新生的浓浓情意。

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朱一祯校友特别捐款支持新版通知的制作。此前,他在药学院任教近十年,与复旦大学结下了深厚的渊源。在他看来,作为一名科学家,捐款有着特殊的意义。朱一祯希望收到通知的复旦新生成为创新型复旦新人,培养科学思维,培养艺术造诣,全面发展,真正践行“知行合一、提问细想”的办学理念。校训是努力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最新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