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工业设计中的伦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工业设计中的伦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手工业是指使用简单的工具,依靠手工劳动,从事小规模生产的工业。它最初与农业融为一体,属于农副业性质的家庭手工业。其时间的界定从冶炼技术的出现到工业革命之前,在西方时间大约从公元前3000年左右到17世纪;而在中国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初期,到19世纪中叶封闭的农业经济开始崩溃为止。
这段时期的设计大多都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手工业时期,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宗教和阶级的观念规范着设计的功能意义和审美原则。至今仍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宗教,如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都在这一时期产生的,他们一影响人类精神生活的规范和作用,影响着设计观念的内容。
第二:阶级的分化,出现了政治和社会伦理色彩也融入到了设计观念的形成过程,使得设计物往往带有一些社会功利目的,体现出森严的阶级制度和权力观念。手工业时期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功能的意义,即对设计物认知功能和象征功能的强调和追求,从审美原则角度,不同阶层由于审美趣味和和审美需求的差异,也呈现出更加深刻的面貌。具体体现在设计风格方面,便是这一时期形成的宫廷风格和民间风格。
第三:世界各地不同地域和民族由于其特殊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和不同的社会形态、人文环境等因素而形成了各自风格独特的设计文化传统,使手工业时期的设计风格呈多样化的特征。
第四:交通工具虽有所发展,但地区之间的语言隔阂和人际交往的阻隔,在手工业时期仍是普遍现象,因此造成了各个地域范围内的居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就地取材创造出适合本民族和本地区生活需要和功能需要的不同产品风格。
第五:客观的地理环境和交通不便并没有完全阻隔各个区域之间的交流,体现在设计风格上,便是在可达到的沟通范围内事物不同风格的有机融合,中国唐代的金属器皿、陶瓷、染织设计中的“胡风”就说明了这一点。这样,设计纯粹的民族化、地域化因素中由于融入了不同程度的异域特点,而拥有了丰富的内涵和突破更新的生命力。
这一时期设计观念的最大的共同点就在于宗教观念和阶级观念,也使得这一时期的设计作品拥有共同的时代特性。
希望上述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工业工程与管理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研究提写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依据培养目标的要求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应表达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强调 专业实践类(案例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的地位和教学效果。
工业工程与管理学科专业硕士课程包括学位课、必修课、选修课、补修课及科研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最低修学33 学分,其中实践环节不少于6学分。
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和学科学位课。公共学位课包括外国语及政治理论课4门7学分,由学 校统一开设:学科学位课包括具有一定难度与深度的基础理论课程23门 46学分:必修课是以 加强学科专业知识,强化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可以是经典的基础理论课、科研基础知识性 课程、实验技能训练课程,也可以是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方向的主干课程。必修课开设35门,610学分。
300116 专业硕士学位英语
200103 自然辩证法(专硕)
200104 与实践(专硕)
300115 工程伦理
211101 工程数学
307103 工程管理导论
211206 计算方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工业设计中的伦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工业设计中的伦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