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设计 >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中国国际建筑展览会)

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中国国际建筑展览会)

近日,两年一届的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以下简称“双年展”)在北京落下帷幕。近20件中外建筑设计大师的原创作品在位于“鸟巢”和奥林匹克公园的主展场亮相。

然而,杰作、奥运场馆、国际标准等一系列关键词并没有给双年展带来应有的影响力和效益。采访中记者发现,三个月的展览期间,双年展始终没有摆脱“好评如潮但不受欢迎”的命运。

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中国国际建筑展览会)

一场充满期待的展览

据双年展秘书长、高级策划人罗力介绍,本届双年展的参展阵容几乎无可挑剔。为了邀请世界建筑界领军人物之一、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院长Mohsen Mostafai出山,罗莉和她的团队成员在哈佛大学呆了几个月。 “最终,是中国巨大的艺术市场需求和我们的坚持感动了穆斯塔法伊。”罗丽说。

本届双年展特别邀请了一批建筑艺术大师,包括“鸟巢”设计师、瑞士艺术家赫尔佐格、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鹏、建筑设计大师扎哈哈迪等。 SOHO系列。德国、中国青铜雕塑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朱秉仁等中外著名大师。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刘凌红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参加本届双年展的著名艺术家都是在国内外建筑艺术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领军人物。他们中的许多人获得了“建筑命名法”普利兹克建筑奖,被誉为贝尔奖。

据主办方介绍,本届双年展的最大亮点是大师们为“鸟巢”和奥林匹克公园特定区域量身打造的原创作品。本次展览是当代世界建筑艺术杰作的集中展示。

按照活动规划,双年展应该是一次汇聚中外建筑艺术界精英的顶级盛会,是一次中外建筑艺术大师与中国人民广泛接触、热烈互动的大型嘉年华。

“应该受到影响的人”不买账

双年展策划团队坦言,原本以为组织这次活动最大的困难是邀请大师出来,但没想到“皇帝的女儿也担心出嫁”,整个展览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记者白天和夜间前往双年展现场观察,发现人流似乎并不像主办方所说的那么“惨烈”。许多观众争相与作品合影。

为何主办方仍不满意、不乐观?罗丽表示,单从参观人数来看,双年展确实相当“受欢迎”。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绝大多数游客都是在参观奥运场馆时顺道来看双年展的,并没有真正的兴趣。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观众,证实了罗丽的说法。

罗丽补充道,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双年展“没有影响到它应该影响的人”。朱秉仁表示,本届双年展最大的价值在于直接借鉴了“千城同名”的现象,而最应该感动的就是城市管理者。谈及难以触达目标受众的原因,刘凌红表示,除了活动的宣传和组织需要进一步完善外,最关键的问题是决策者、策划者和参与者的态度。各级城市建设建设者朝着“千城”方针迈进。这个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建设艺术城市的理念还远未确立。

“我们的城市管理者不了解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常见问题,怎么能抓住这么宝贵的机会呢?”罗丽说道。

距离“艺术之城”还有多远?

按照最初的想法,参加双年展的大师们的作品在展览完成之前就会被售空,至少会有很多合作意向。然而三个月过去了,不但没有订单、没有洽谈,甚至没有场馆愿意接受这些展品。

11月30日,这些展品正式撤出“鸟巢”广场。等待他们的将是漫长的仓库寿命。在指导展览的拆除时,罗丽遗憾地说,按照世界上最先进的建筑理念,这些展品的拆装过程就是一种艺术展示,只是我们周围的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刘凌红认为,双年展反响不佳与建设“艺术之城”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有很大关系。展品《乡镇》是一件熔铜艺术品,形似一片巨大的荷叶,仿佛乡村池塘的景象被搬到了“鸟巢”。据其作者朱秉仁介绍,这无疑是他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创造方言,铸就古今”,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艺术评论家王勇如此形容《方言》。与业界争相收藏朱秉仁铜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香玉”并没有等待鉴赏者。

国外艺术家将更多地关注光影艺术。几乎所有作品都有精心设计的灯光,意在传达一个新的理念,那就是夜晚的城市需要优秀的建筑艺术作品的帮助。事实上,连“沉重”的青铜雕塑都没有人关注,光影艺术的价值更难体现。

据双年展主办方介绍,这些大师的作品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后,将开始全国巡展。对此,中国美术学院研究员王明贤坦言,一线城市能懂建筑艺术的人很少,更不用说其他地方了。 “我们很多城市宁愿花费数百万美元打造一场转瞬即逝的‘声光’派对,却不愿意投入十分之一来保留一件能凸显城市艺术灵魂的杰作。”刘凌红认为,艺术之城既触手可及,又触手可及,但找到知音的关键却停留在“观念”上。

最新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