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7日上午,以“创新与传承”为主题的第二届字体之星设计大赛主题研讨会由北京汉易科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主办,我校设计学院协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院博物馆第二讲堂举行。
2015年3月17日上午,以“创新与传承”为主题的第二届字体之星设计大赛主题研讨会由北京汉易科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主办,我校设计学院协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院博物馆第二讲堂举行。本次大赛不仅为参赛者提供了丰厚的奖金和专业的展示平台,还邀请了各自领域非常优秀的设计师和观察家担任本次大赛的评委。我们希望发现并推出真正有创意的“字体明星”,共同发展中文字体设计。
本次研讨会,评审专家对“创新与传承”这一主题进行了充分探讨,希望能够启发参赛选手更好地用字体设计来诠释“创新与传承”。除大赛特邀评委安尚秀、朱迎春、刘芝芝、陈榕、李少波(受评委会委员王敏委托参加研讨会)等特邀嘉宾发言外,还有王子元等特邀嘉宾杨林清也参加了研讨会。讨论过。汉仪字库首席运营官马一元邀请陈榕主持本次研讨会。
以下是本次研讨会专家学者对本次大赛主题发表的意见:
马忆原:“字体之星大赛的初衷是在考虑情感表达的基础上,立足专业,发掘重视字库特性的字体设计作品。”
“字体之星大赛的初衷是基于专业性和情感表达,探索重视字体特点的字体设计作品。首届字体之星设计大赛的主题是‘寻找中国黑’,以粗体作为字体搜索的目标是有一个明确的设计方向,这是一个比较具体的主题,我们希望找到一个代表中国、更聚焦主题的设计方案,第二届字体之星设计大赛的主题是“创新与” “传承”与第一届比赛专门针对某种字体的问题设置不同。我们希望用更广泛的态度,包括更理性的态度来探讨我们现在或未来需要什么样的设计。什么样的想法我们的字体设计应该注入什么和方法?我们希望有一个专业的竞赛。作为字体行业的从业者,我们应该提倡什么样的字体?我们应该做吗?什么样的字体?大家应该看到什么样的字体应用程序?希望今天在座的专家评委能给我们一些答案。”
李少波:“字库‘标准’怎么界定?由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字库对中文字体有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可以说是最后一道坎,也可以说是第一道坎。字库实际上承担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字体和字形设计,国家对于字体的评价没有给出明确的标准,对于字体的制作,国家在字体、字数方面给出了一些技术标准,但是对于字体的设计却没有标准。字体,会留下很多漏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能会看到很多设计不佳的字体,而这些字体会对大众产生审美冲击和影响,这就涉及到一个设计伦理的问题。这种设计伦理的取向,或者说这种“标准”,是否也应该纳入我们的思考之中,而不是仅仅从所谓的设计美学的角度来评判。
朱赢椿:“我特别希望能有几款经典的正文字体的设计。”
“由于我多年来主要从事书籍设计和出版工作,所以我对字体的审美和需求的体验和应用更多的是在日常用词上,所以我在用词时非常谨慎。我特别希望有几个经典的正文字体设计,希望标题字体在设计的时候也能把控,我们会发现个性化字体的使用寿命不是很长,当我们过于追求个性化的时候,就会花费很多钱。花了很长时间打造出一款爆款、轰动的字体,却在短时间内就被淘汰了,从商业发展的角度来说,这样的产品是有一定风险的,所以据我个人来说,希望能看到持久,具有阅读功能的经典文字字体。我希望在这次比赛中看到一批优秀的字体设计,不会很快被淘汰。我觉得我的评判标准可能和其他评委不一样。我希望能用出版书籍领域作为我这次比赛的评判标准。”
陈嵘:“所谓的传承,或者说创新来讲,我个人认为是有必要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去创新的。”
“我觉得创新和传承本身就是一个相当有趣的话题。创新似乎是一个伪命题,或者说创新本身就是一个设计方面应该时刻关注的话题。现在在这样的背景下,就拿它,我们应该赋予它更多的意义,还是应该更全面地看待创新这个词,所以我们最终决定今年的征集就用这个主题。中文字体设计是最难的,因为汉字太多了,字体产品必须至少有6763个字符,对于一个独立设计师来说,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几乎不可能完成,与这种情况相比,欧洲设计师就很方便了,我和欧洲很多设计师交流过,他们有几十个上千种字体,选择太多,反而选择困难症,选择困难症,感觉无从选择。选择完后,可能只有几个最好的使用中的产品。有一些非常新奇、创新的字体,就像刚才朱迎春老师说的,很少用。他们不关心字体库中的单个字母。如果你满意,或者几封不满意,最后的结果就是你自己动手。因此,欧洲很多独立设计师都会为自己的一件作品自己制作一些字体库。这种情况在中国会比较困难,最多标题可以这样做,但是到了文字上你肯定会瞎。一篇文章不叫正文,短篇文章很难独立创作。这或许就是中文字体的命运。在这样的字体文化背景下,如果我们不想找到一些不同的方式来与欧洲设计师区分开来,我们在字体库的总数上可能无法与欧洲相比。我们可能还有其他方法来改进我们的设计材料。”
鸟海修:“假定说今年是汉字刚好出现三千年的话,那么我们要有正在制作第3001年的文字设计的意识和责任。”
鸟海修因为人在日本,没有参加这次研讨会,但他在发来的邮件中,非常详细地写下了他对第二届字体之星大赛主题的思考:“《论语》中有一句话是:叫做“温故知新”。日本还有一句谚语,翻译过来也是“追古求新”。我是这样理解这个教义的:我们必须向风俗、遗产学习以及我们祖先留下来的研究资料,然后运用到现代,或者说,远古流传下来的东西里隐藏着很多启示,我想把这看成是“传承”的定位。
另外,在日本的歌舞伎艺术中,有称为“形”和“无型(形式)”的行话。所谓“型”,是指歌舞伎表演中的风格,如歌舞伎特有的眩光和外观,此外还有一般的手势、日本舞蹈的基本练习等。换句话说,“型”可以说是成为歌舞伎的基础。因此,所谓“破形”,就是在掌握“形”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努力,不断挑战新戏,达到新境界。相反,“无形式”是指在不掌握“形式”的情况下挑战新事物。他自己可能觉得是新鲜事,但只会让观众觉得一味新奇,没有任何意义。扎实的表现。这意味着,为了创造新事物,你必须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打破模式”。我想以此作为创新的定位。也就是说,无论是继承还是创新,都是以远古流传下来的东西(事物)为基础,然后在其之上搭建新的舞台。当思考什么是新字体时,首先面对我们祖先创造的文字并虚心向他们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汉字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我们绝不能忘记我们正站在这段历史之上。如果假设今年是汉字出现3000周年,那么我们就必须有“造第3001年的字”的意识和责任,进而开始探索“什么样的字体好读” “现代环境”和“什么”这些是制作漂亮字体的问题。最终的结果是传统字体还是创新字体可以由使用该字体的人来决定。我再说一遍,做字体的人一定要学好基础,用心。 ”
安尚秀:“文化其实是用文字来堆积的一种建筑。”
“我觉得字体就像大米,也就是说,设计师可以选择大米的品种。在做饭或者用大米做饭的时候,一个好的厨师也会不厌其烦地寻找一些好的大米品种。我喜欢东北的大米。”稻米。所以我觉得继续延续这个好稻种是一种传承,也可以比喻为创新,就是研发一个新的稻米品种。所以我觉得其实做好一道菜,或者说是非常重要的。开发一个新的菜系,但是其实之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开发一个好的品种比较新的大米,我觉得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多的时间和经验,而且还有很多的实验。我们所有的文化现在接触到的其实是一种用文字堆砌起来的建筑,我觉得民族文化最底层、最基础的就是用文字来建造的,所以我希望开发字体,或者面体字体,态度应该是基于这个想法。昨天,小宫山先生在讲座中还提到,字体是时代的面貌,或者说是表情。我觉得那句话印象特别深刻,所以我也希望这次活动的目标是开发或者找到一个属于这个时代的表情包,谢谢!”
刘治治:“第一个是谨慎对待‘创新’,第二个就是要谨慎对待一个所谓的‘美’。”
“我不能说我是一个专业的字体设计师,我是一个经常使用字体的专业设计师。昨天我和汉仪的马老师也聊到了对文字未来希望的话题,我想大家其实想都一样。按照我的话来说,比较“肆无忌惮”的解释是两点:第一是如何慎重对待“创新”。我一直觉得很多词在中国被“妖魔化”了,创新已经被“妖魔化”了。成为一个所有视觉领域和一些非视觉领域最前沿的这类作品的基本要求之后,这个词就变得不那么可爱了,需要谨慎对待。二是对待所谓的‘ “美”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比如基本的“美”,或者我们设计师认为的“美”,或者领导认为的“美”,或者某些人认为的“美”我觉得,不涉及到具体的事情就无法说清楚,我觉得我们可以通过字体大赛来诠释一下字体中的“美”。如果我们在这次比赛中能够记住这两点,那么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使用。就是这样。 “创新”是作为设计师的基本要求,但“创新”并不是没有道理,也不是莫名其妙的借口。它是根据许多现有的经验来发现某种可能性的方法。并且在有效的范围内落实这种可能性,但又不同于过去的经验,并暗指未来的可能性,这就是创新。那么“美”呢?火中烧油,鲜花盛开,看似富贵,实则一种乏味的‘美’。有必要将其区分开来,并将其实现为文本本身应有的视觉上美观的东西。”
王子源:“对对象和品质的重视,是字体行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我认为字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东西。我认为它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对象,另一个是质量。我认为对象和质量两个问题总是设计师不可避免要面对的。正确的问题,我认为是所有字体行业发展最根本的驱动力。”
杨林青:“我们是在找创新和传承之间的一个中间地带”
“我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出版方面,所以会处理很多字体的应用。在当今时代,更加注重阅读,而我们如何用设计来引导阅读呢?这个时候,字体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非常关键,我对“创新与继承”的理解是,我们在创新与继承之间寻找一个中间地带,我们必须非常重视字形的讨论,比如设计师需要设计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外观。创造个性化字体还是很容易的;而如果我们研究古代字体,复制并应用到今天,也很容易实现。但现在我们在寻找创新和继承之间的中间点很难找到,而且它也很容易实现。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正如朱迎春老师所说,某种字体感觉它的外观并不夸张,但也感觉独特,不同,你可以从这方面探索,我们现在使用的很多字体基本上都是相似的,因为它们都是立足于一定的时代,同源。现在我们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向前迈出一步,找到一点差异并不意味着迈出一大步,这个基础来自于我们对传承的理解。”
会上,专家、老师们围绕本次大赛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与会的媒体朋友也向老师们提出了相关问题,并得到一一解答。第二届字体之星大赛主题研讨会圆满结束。希望本次大会能为即将参赛的设计师们提供对本次大赛主题的详细解读,让参赛者能够更好地用自己的字体设计作品诠释大赛主题。 “创新与传承”。欢迎字体设计爱好者报名参加,共同推动中文字体设计的发展!
具体参赛方式请访问字体之星大赛官方网站:http://star.hanyi.com.cn